最是一年春好处,金陵街巷处处新。4月10日,南京审计大学新澳门游戏网站入口金陵文化研习社在长江路进行了“行走南京· 阅读金陵”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由新澳门游戏网站入口主办,悦的读书协会承办,有幸邀请到资深媒体人、南京地方志学会理事于锋老师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许志强博士随行讲解。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领略南京文化风貌,激发学生们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行走”中感受金陵古都气韵,在“阅读”中聆听民族传统文脉,脚踏历史沧桑变换,怀揣家国情怀,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次活动分为长江路沿线和六朝博物馆两个研学部分。
“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长江路是南京的一条代表性文化特色街区。短短1800米,却曾先后囊括了明朝、清朝、民国的府邸,现今还保留其他多个文化艺术地标,真可谓“1800米看1800年”。
早上9点,同学们从长江路的520学生运动广场出发。同学们站在纪念“五·二〇”学生运动的广场上,聆听热血青年与人民解放军相互配合的斗争往事。
经过国民大会堂,同学们来到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门前。独特的民国建筑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当日馆内展陈的是“东方神韵·中国经典美术篇作品及文献展”。走在幽静明亮的走廊上,同学们看到许多新中国经典少儿动画展品,有《七个葫芦娃》的彩色动画原稿,也有《小鲤鱼跳龙门》完整的手绘原稿等。其中,《九色鹿》的故事不仅神妙有趣,更弘扬了助人为乐、安分守己等各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告别了“民国风情”,途经江宁织造博物馆,同学们又陷入了对“红楼文化”的畅想。江宁织造府是曹雪芹创作红楼的重要灵感来源地。
步入中山东路,同学们来到中国第三大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站在图书馆的一层,脚下就是南朝都城遗址。看着当年的道路轨迹和瓦当、水井等各种遗迹,不觉让人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中央饭店和总统府门前走过,同学们来到了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铜像等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街道旁还能看见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梅园新村30号,窄小简陋的黑白水泥小屋在梧桐树的掩映下安静地伫立着。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屋子的院墙特意加高了一倍。
行至毗卢寺,已达此次活动第一部分的终点,同学们仍兴致勃勃。于锋老师告诉大家这里在民国时期是全国佛教中心,而后更成为中国佛教研究和中医学研究的中心,对中国佛、医及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是中国佛教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性道场。
“一座博物馆,解读整部六朝史”。下午2点,许志强博士带领同学们在六朝博物馆回望历史,一览六朝旧事。六朝博物馆位于长江路的北边,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以六朝为主题的专题遗址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六朝文化最系统的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一层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头顶上的钢构玻璃天棚和贝氏“月亮门”,展厅中间的六朝历代疆域图、历代皇帝的年号及在位时间等图文展板无一不引领着所有人“梦回六朝”。
“六朝”,是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合称。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南京建城史、建都史上的重要篇章,璀璨的六朝文化,在南京留下了众多人文典故、历史遗迹。
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许多地下六朝建筑被不断发现,大量形形色色的六朝瓦当陆续出土。
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特有构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区域特色的文化遗存。许志强博士告诉同学们,六朝瓦当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表现手法,这是因为六朝时期开放性的思想影响造就而成的。六朝瓦当的花纹有“云纹瓦当”、“兽面瓦当”和“莲花瓦当”等,而“人面瓦当”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它展示了人的喜怒哀乐各种神态。
顺着博物馆二层“六朝风采”展厅里中式风格的蜿蜒走廊向里走,越来越多清新瑰丽的青瓷展品在同学眼前铺展开来。鸡首壶是六朝青瓷中的典型器,这种器型的出现,改变了原先壶、罐没有流口,倾倒不便的状况,为唐宋执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博物馆内,同学们还细细端详了被称为“青瓷之王”的“青瓷莲花尊”。这件青瓷器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同类器物中最大,也最为精美。它通体的莲花装饰彰显了佛教艺术在南北朝时期的盛行。
与青瓷莲花尊同为六朝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还有东吴时期的“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这件器物描绘了羽人、仙草、比翼鸟、佛像等多种神异奇特的艺术形象。这件文物的釉下彩绘工艺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把中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
在所有的馆藏中,最令同学们惊奇的要数墓志铭。六朝墓志书法上承下启,风格多样。许志强博士先简单地指导了大家如何去看墓志铭,而后又特别介绍了王兴之夫妇墓志。王兴之夫妇墓志书体呈现出由隶书向楷书过渡融合的状态,是东晋上流社会刊刻碑志所普遍采用的正规书体,因此可将其看作东晋铭刻书迹的一种主流体态。
至此,一整天充实又愉快的实践学习活动圆满结束。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南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一路行走,一路倾听,一路回望,与历史文化的近距离对话不仅让同学们增长了多方面的见识,更丰满了心灵的羽翼。行走南京,阅读金陵,让我们期待下一次文化之旅的启程!
文字:郝梦、陆佳琳、陆嘉恒
图片:蓝莓新闻工作室、郝梦、汤诗颖